难忘四合院里的青春岁月——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2023届高三(52)班的毕业生李春兰,来自红河州石屏县,2020年中考成绩524分,2023年高考文科成绩604分,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如今,虽然上了大学,但我还是很怀念在建实上学的日子,果然人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在书里看过一句话“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这句话真的好棒。它的意思是“乌云终将消散,黑暗终将过去,光明终会重现,人生在世没有事事如意,能屈能伸
穷尽世间理 殷殷恩师情——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戴玥笛,2022届文科48班毕业生,来自建水,现就读于云南财经大学国贸专业。今天想讲讲在我三年建实高中生活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我高二的班主任张曚曚老师,另一位是我高三的班主任姚建勇老师。他们是我疲惫枯燥的高中生活中照亮我世界的太阳。初到建实,那时候的我太叛逆,成绩也不好,高一的时候对建实严格的管理制度十分排斥和不满,每天都想逃离学校,学习上也没有起色。高二分班时分去了张曚曚老师的班,
凤凰花开的路口遇见您——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张宁娜(左一),2023届高三53班毕业生,来自昆明,现就读于云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记得高考前备考越来越紧张的氛围中,为了让我们的神经不至于绷得太紧,班主任侯饪栊老师为我们唱了一首《凤凰花开的路口》。那一刻,教室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各种复杂的情感。这首歌不仅是对我们即将结束的高中生活的告别,更是对我们未来道路的鼓励和祝福。凤凰花,象征着离别与重逢。在高考这个人生的转折点,我
难忘四合院的美好韶华——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本文作者系2022届文科49班毕业生秦子棉的家长,秦子棉同学(2022年毕业前照片)目前就读于云南大学。我是1980年代末的人,没有经历过高考。那时候,上中专是家庭最好的出路。因为没有上过高中,于是把所有的希望和期许全部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儿从小学到初中从没有让我忧心,一直到初中毕业。她初二放寒假时,我们带她走过了当地的多所高中后,她郑重地告诉我:“妈妈,我要努力,我要去一中。”她的自信乐观让我
遇见最好的你——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本文作者系2023届高三54班林滢媛同学家长。林滢媛同学来自普洱市思茅区,现就读于云南中医药大学。“妈妈,如果不去建实,我肯定什么是‘本’都不知道。”这是小林同学在获悉高考成绩和省一本分数线后苦尽甘来的肺腑之言。在建实的高中三年,我喜欢称呼我的女儿“小林同学”,这样的称呼似乎有一种在求学路上我们一直与她结伴同行的感觉。时至今日,小林同学离开建实整整一年了,她在建实的三年时光却历历在目。经历过高一分

难忘师恩情 远道相追随——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刘俊辰,2022届高三毕业生,现就读于杭州师范大学。一直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建实遇到的三位恩师和高三时的一些感悟,这次终于找到机会了,看到学校“我们的四合院”征稿启事,几经周折,几易其稿,还是决定写下这篇文章,吐露一番自己的心声。记得当年中考结束后,看着自己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自己的分数只能去读一般高中,但升学率不高;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放弃考大学的机会,还是想读高中。最后在父母的鼓
此情可待成追忆——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郑思萍,2022届高三毕业生,来自蒙自市,现就读于华侨大学。高考结束,我们搬出四合院,走向天南海北。四合院那小小的一方天地仿佛是我人生中短暂相遇的“客栈”,可是这段看似枯燥乏味的时光却成为我日后无比怀念的青春:怀念那些纯粹且只向一个目标努力的日子;怀念六点半的操场,感受昼夜长短的变化;怀念早自习在弥漫着咖啡气味的疲惫与困倦中背诵的一篇篇古诗文与一页页英语单词;怀念认真负责的蔡金梅老师、永远有

四合院是我生命里的一束光——建水实验中学“我们的四合院”系列报道
2024-11-01

郭思含,2023届35班毕业生,现就读于西南大学。很幸运可以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我与四合院的故事时间拉回到高一,记得那年初入高中校门,没有兴奋,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学习压力和陌生的环境,这些东西压得我喘不过气。家和学校相隔了800多公里,在那个时候对家的思念达到难过峰值,好在遇见了几位良师-卢晓倩老师,张婷婷老师,吴进月老师… 她们像姐姐一样地关怀我,让我在这个并不熟悉的地方感受到了温暖。这一点